
Nvidia
NVIDIA推出DGX Spark:全球最小AI超級電腦正式上市
NVIDIA今日宣布推出桌面級AI超級電腦DGX Spark,搭載GB10 Grace Blackwell超級晶片,售價3,999美元,將於10月15日正式開賣。這款重量僅2.6磅的緊湊型系統能提供高達1 petaflop的AI運算效能,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25年度最佳發明之一。
Open AI
OpenAI 與 Broadcom 的 10 GW 自訂晶片計畫為 AI 基礎設施注入新動能,挑戰 Nvidia 的市場霸權,為 ChatGPT 和 Sora 等應用注入更高效能。
Context Engineering 在近期不斷被討論,隨著 AI 技術越來越發展,AI 開發者們也逐漸從 Prompt Engineering 的研究轉向 Context Engineering,大幅的改善了 AI 對於回答不精確、甚至出現幻覺的情況。那究竟 Context Engineering 有什麼魔力,本文將帶大家一探究竟!
每週大事電子報
這週的 AI 世界有點像同時在玩模擬城市和真人實境秀: Elon Musk 打造能「理解現實」的世界模型,要讓 AI 自己生成遊戲與物理邏輯; 高雄的 TTXC 大會則讓文化與科技在駁二碰撞出新的創作場景; Google 推出 Gemini 2.5 Computer Use,AI 能直接「動手」操控你的電腦; Sora App 五天破百萬下載,App Store 馬上被假索拉灌爆; 而牛津路透報告顯示,AI 使用率翻倍,但讀者對 AI 新聞的信任卻持續下滑。
這週的 AI 世界有點像同時在玩模擬城市和真人實境秀: Elon Musk 打造能「理解現實」的世界模型,要讓 AI 自己生成遊戲與物理邏輯; 高雄的 TTXC 大會則讓文化與科技在駁二碰撞出新的創作場景; Google 推出 Gemini 2.5 Computer Use,AI 能直接「動手」操控你的電腦; Sora App 五天破百萬下載,App Store 馬上被假索拉灌爆; 而牛津路透報告顯示,AI 使用率翻倍,但讀者對 AI 新聞的信任卻持續下滑。
OpenAI 估值突破 5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貴未上市公司;Sora 2 + 社交影片 App 正式登場;開發者大會釋出 Apps SDK 與 AgentKit,讓 ChatGPT 蛻變為 AI 經濟作業系統。Perplexity、Apple、AI 虛擬演員也搶佔新一輪話題。一次整理這週 AI 界最值得追的五件事。
上週台中的聚會有個畫面我到現在還忘不了——竟然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跑來參加(聽說是被叔叔抓過來的)。他不只會寫程式,還自己做了一個「競拍資訊 Line 機器人」,做法是先用爬蟲抓證交所的資料,一有競拍資訊就能自動推播。問他為什麼要做這個機器人,他很直白地說:「因為媽媽要我做,啊我要收錢的餒。」想想我小五的時候還在媽媽十塊,他已經能做出一個金融小助理,我的天啊! 除了驚訝,現場跟參加者的互動也讓我得到一個提醒:我們《每週大事》過去大多聚焦在產業新聞,工具和應用的篇幅其實偏少。原因很簡單——我們 Threads 上的前線戰士每天狂發工具更新,發到有人說被我們搞到有點資訊焦慮;;Instagram 也發了不少工具教學和介紹。相比之下,產業新聞的缺口比較大,所以我們自然補這一塊。 但這次台中,還有上次台北的聚會,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在《每週大事》裡加一點工具 & 應用的篇幅。差別是,我們會花比較多篇幅在這個模型或工具到底值不值得注意?它和同質產品的差別在哪?我們甚至會實測,寫下短心得,幫大家更快判斷要不要花時間試(也有可能變成我們的「抱怨大會」哈哈)
從 Claude 公布的全球 AI 使用地圖,到蘋果在台灣設「折疊機試產線」;Waymo 無人車變公車、Uber 無人機上線,還有 Nvidia 投資 Intel 成為半導體新盟友──這週的每一則新聞,都是下一場 AI 戰爭的新棋步。
從 AI 官員到語音翻譯,AI 這週正式「入職」現實世界。 阿爾巴尼亞任命全球首位 AI 部長,開啟政府決策新實驗;Google Meet 推出 2 秒內完成的即時語音翻譯,打破語言隔閡;Claude 則正式變身職場助理,能幫你轉檔寫簡報;而在內容世界,AI 播客工廠每週量產 3,000 集節目,一集成本不到 1 美元。 但這波 AI 熱潮是否過熱?OpenAI 董事長 Bret Taylor 坦言「泡沫存在,但這沒關係」,因為創造力會留下來──這週的新聞,也讓我們看見 AI 正從實驗室,跨出螢幕,成為真正的社會角色。
Siri 背後要變成 Google?YouTube 偷改你的影片?Midjourney 被告、OpenAI 發證、Perplexity 發錢——AI 平台們的下一步,不再只是工具,而是開始介入工作的入口、內容的管道、甚至是現實的呈現方式。
Make Tech Fun. Make Knowledge Flow. Make AI for Everyone.
Apple 收購 Prompt AI 不僅強化其在電腦視覺與智慧家庭的技術實力,也顯示其在 AI 競爭中的積極姿態。
科技業雖有大量工程師待業,但企業仍喊「缺人」。原因在於 AI 人才稀缺,少數王牌工程師年薪破百萬美元,多數人卻被邊緣化。
MIT 博士到 AMD 轉型舵手,蘇姿丰用「工程師的工程師」心法,拿下 OpenAI 6GW 大單。解析她的逆轉策略與職涯行動手冊。
Google 正式推出 Gemini CLI 擴充功能(Gemini CLI Extensions),這是一個開源框架,讓開發者能在命令列自訂 Gemini 終端助手,並整合外部工具如 Dynatrace、Elastic 等。擴充功能支援安裝自訂命令、MCP 伺服器與 API,將終端機升級為 AI 驅動的開發工作站。Google 同步釋出 Genkit Extension,協助開發者在 CLI 中直接查詢文件、執行流程與分析追蹤紀錄,為開源 AI 生態開啟新階段。
Sora 2 不只是影片生成工具,而是一座人人都能啟動的 AI 內容工廠。 本文教你從零開始,用 VPN 與邀請碼登入 Sora App,實戰生成第一支迷因短片, 並延伸至 n8n × Airtable × Kie.ai 的自動化流程,打造屬於你的 AI 影片生產線。
日生資產管理(Nissay Asset Management)研究主管狩小木道憲(Michinori Kanokogi)指出,生成式AI不只是金融業的新工具,而是一種堪比蒸汽機與網際網路的「通用技術革命(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在這場變革中,投資專業人員的角色將從資料處理者轉為關係建立者。對企業而言,停用AI的風險,已遠高於採用它的風險。
OpenAI 在年度開發者大會 DevDay 2025 發布 Apps SDK,讓 ChatGPT 能直接整合 Spotify、Figma、Canva、Zillow 等應用程式。 用戶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從音樂播放、設計製作、找房比價到行程規劃的全流程操作,無需跳轉任何 App。 這代表 ChatGPT 正在從對話助理進化為 AI 操作平台(AI Operating System),開啟「App 被語意整合」的新時代。
AI 幫你生影片,也可能幫你出糗。 從臉部崩壞、動作反重力,到畫面邏輯亂跳, 這篇整理了 5 種最常見的 AI 影像失敗案例, 搭配實用修正技巧,讓你少重生、多精修, 打造真正能用的 AI 影片工廠。
OpenAI 推出的 AgentKit,讓開發者能用可視化介面打造自動化流程,無需程式碼即可串接 ChatGPT 與外部服務,顛覆過往 Zapier、n8n 等自動化工具的地位。這不只是新功能,而是一場讓 AI「開始做事」的革命——從說故事的 LLM,到能執行任務的智慧助理,改寫了整個 AI 應用的遊戲規則。
一個工程師用 Cursor 開發半年、跑過 2500+ 次 AI 對話後,整理出來的「不踩雷」實戰手冊
2025年10月7日,Google正式發布Gemini 2.5 Computer Use模型,這款專門設計的AI系統能夠像人類使用者一樣直接操作網頁介面,執行點擊、輸入、捲動等複雜操作任務。基於Gemini 2.5 Pro強大的視覺理解與推理能力,該模型在多項網頁與行動裝置控制評測中均展現領先表現,同時提供業界最低延遲的瀏覽器控制體驗。
Elon Musk 領導的 xAI 傳出完成 200 億美元的超大型融資,Nvidia 以 20 億美元股權入股成為關鍵推手。此輪融資結合 GPU 擔保債務結構,用於建置 Colossus 2 資料中心,支撐 Grok 模型訓練,象徵 Musk AI 帝國正式進入加速期,也揭示 Nvidia 在全球 AI 生態的戰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