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Apple 逆襲戰一觸即發!斥資 10 億美元租賃 Google 頂級 AI 模型,Siri 預計 2026 年迎來 Gemini 級進化
Apple 今晚直接砸 10 億美元現金給 Google,買下 1.2 兆參數的 Gemini 專屬大腦,2026 年硬塞進 Siri!這不是合作,這是 Apple 對 Android 按下核彈鍵:我遲到,但我開外掛!
VibeCoding
零程式基礎也想開發 App?本篇超詳細 Replit 教學專為新手設計,將帶你一步步使用 Replit AI,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客製化的碩士申請文件系統。無需安裝任何軟體,只要跟著我們的 Prompt 範例,你也能體驗 AI 開發的魔力!
Baby Track
想在影片中加入科幻感十足的數據追蹤特效?本篇教你一步用 Labs Collax 的 Baby Track 工具,在瀏覽器中上傳影片、設定追蹤框、連線與數值標記,免程式即可輸出專業級視覺效果,完整操作與隱私注意一次看懂。
PwC Consulting
當全球供應鏈因地緣政治被迫分散,製造不再只比成本與效率,而是比「協同能力」。NVIDIA、Apple 等科技巨頭在全球移動產線的同時,台灣反而逐漸成為跨國製造網絡的決策中樞。本文解析 PwC & SAP 如何以 S/4HANA、IBP 與 Control Tower,協助企業從「製造者」走向「全球製造的指揮中心」。
能源與算力的不平等,相信大家已經從能源概念股的漲幅程度看得出來。 AI 的熱度一路飆升,但背後的配電、冷卻、土地、建廠都跟不上。根據 CNBC 去年的報導,全球新建的資料中心園區,其峰值用電可支撐 70 萬戶家庭,單一園區的需求高達 1 GW(十億瓦)。 有限資源不只有電力,土地也成了戰場。美國開發商 Tract 表示,它已在全國為 AI 基礎設施組裝了超過 23,000 英畝土地。AI 的浪潮不只是演算法革命,更像是一場新的「能源殖民」。 能源現在成了這場 AI 革命最稀缺的資源。 算力是指數增長的,但能源供給卻只能線性擴張。 那就進入我們本週精選的 AI 新聞,搭配一段觀察筆記, 讓你不只是看熱鬧,也能看懂門道。 本周焦點事件 1. NVIDIA 宣布 2026
AI 開始取代你的第一個分頁?OpenAI 推出 AI 瀏覽器 Atlas,能看畫面、能記住網站、還能自動點選完成任務,正式加入 AI 瀏覽器大戰;Anthropic 也將 Claude Code 推上雲端,一邊改 code、一邊處理多個任務成為可能;Netflix 則開始用 AI 協助預算試算與腳本製作,將生成式 AI 拉進影視產業的幕後;Meta 大砍 600 名 FAIR & AI 基礎產品結構員工;我們也整理了他對 AI 發展邏輯的核心思維。這些新聞背後,藏著哪些你該注意的信號?
AI 模型帶著 1 萬美金下場投資,GPT-5 慘賠、DeepSeek 大賺;Karpathy 再嗆 RL 學不會東西,提倡人類式學習;AI 產文佔比一度超越人類,現已打成平手;ChatGPT 宣布開放成人模式,AI 陪伴進入敏感試驗場。這些新聞背後,藏著哪些你該注意的信號?
這週的 AI 世界有點像同時在玩模擬城市和真人實境秀: Elon Musk 打造能「理解現實」的世界模型,要讓 AI 自己生成遊戲與物理邏輯; 高雄的 TTXC 大會則讓文化與科技在駁二碰撞出新的創作場景; Google 推出 Gemini 2.5 Computer Use,AI 能直接「動手」操控你的電腦; Sora App 五天破百萬下載,App Store 馬上被假索拉灌爆; 而牛津路透報告顯示,AI 使用率翻倍,但讀者對 AI 新聞的信任卻持續下滑。
OpenAI 估值突破 5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貴未上市公司;Sora 2 + 社交影片 App 正式登場;開發者大會釋出 Apps SDK 與 AgentKit,讓 ChatGPT 蛻變為 AI 經濟作業系統。Perplexity、Apple、AI 虛擬演員也搶佔新一輪話題。一次整理這週 AI 界最值得追的五件事。
上週台中的聚會有個畫面我到現在還忘不了——竟然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跑來參加(聽說是被叔叔抓過來的)。他不只會寫程式,還自己做了一個「競拍資訊 Line 機器人」,做法是先用爬蟲抓證交所的資料,一有競拍資訊就能自動推播。問他為什麼要做這個機器人,他很直白地說:「因為媽媽要我做,啊我要收錢的餒。」想想我小五的時候還在媽媽十塊,他已經能做出一個金融小助理,我的天啊! 除了驚訝,現場跟參加者的互動也讓我得到一個提醒:我們《每週大事》過去大多聚焦在產業新聞,工具和應用的篇幅其實偏少。原因很簡單——我們 Threads 上的前線戰士每天狂發工具更新,發到有人說被我們搞到有點資訊焦慮;;Instagram 也發了不少工具教學和介紹。相比之下,產業新聞的缺口比較大,所以我們自然補這一塊。 但這次台中,還有上次台北的聚會,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在《每週大事》裡加一點工具 & 應用的篇幅。差別是,我們會花比較多篇幅在這個模型或工具到底值不值得注意?它和同質產品的差別在哪?我們甚至會實測,寫下短心得,幫大家更快判斷要不要花時間試(也有可能變成我們的「抱怨大會」哈哈)
Make Tech Fun. Make Knowledge Flow. Make AI for Everyone.
OpenAI x AWS 的聯姻,不僅是技術里程碑,更是 AI 產業的「雲端宣言」。結束微軟獨佔,還點燃 AI 基礎設施新戰國時代。
能源與算力的不平等,相信大家已經從能源概念股的漲幅程度看得出來。 AI 的熱度一路飆升,但背後的配電、冷卻、土地、建廠都跟不上。根據 CNBC 去年的報導,全球新建的資料中心園區,其峰值用電可支撐 70 萬戶家庭,單一園區的需求高達 1 GW(十億瓦)。 有限資源不只有電力,土地也成了戰場。美國開發商 Tract 表示,它已在全國為 AI 基礎設施組裝了超過 23,000 英畝土地。AI 的浪潮不只是演算法革命,更像是一場新的「能源殖民」。 能源現在成了這場 AI 革命最稀缺的資源。 算力是指數增長的,但能源供給卻只能線性擴張。 那就進入我們本週精選的 AI 新聞,搭配一段觀察筆記, 讓你不只是看熱鬧,也能看懂門道。 本周焦點事件 1. NVIDIA 宣布 2026
哈佛商學院揭露 AI 伴侶利用情感操縱於告別時留客,將參與度提升 14 倍
NVIDIA 點燃韓國 AI 計畫!26 萬顆 NVIDIA GPU 不僅是硬體採購,更是一場全國 AI 總動員,告訴世界:「我們不只會做晶片,我們要用 AI 重新開機。」
Figma 收購 Weavy 推出 Weave,以 20 人團隊、400 萬種子打造一個讓設計師真正掌控 AI 的平台。Weave 不是取代創意,而是放大創意。讓設計師從「AI 使用者」升級為「生成工藝師」。
NVIDIA 又砸 10 億美元!入股 Poolside,是 AI 從「算力」到「應用」霸權 的關鍵一擊。不僅是財務投資,更是 AI 軟體生態霸權的關鍵布局,NVIDIA 正構築「AI 全棧帝國」。
NVIDIA 再次出招!聯手 Uber、Stellantis、Foxconn 打造「全球最龐大」L4 Robotaxi 網絡,搶佔無人計程車市場。
本文將帶您從零開始,使用 Manus AI 建立一個功能完整的活動管理平台。即使沒有程式設計經驗,也能在一天內完成專業級網站開發。
Figma Make 是 Figma 推出的 AI 擴展工具,能用文字指令生成 3D 場景與互動遊戲。 本文教你從零開始,用 Figma Make 打造屬於自己的 3D 魔法世界,完全無需程式基礎。
OpenAI 開源 gpt-oss-safeguard 安全推理模型,依據政策對內容分類,並提供完整的推理鏈 (CoT)。
Anthropic 發布金融版 Claude,正式進軍銀行與投資市場
NVIDIA 台灣總部確定!最終落腳士林北投科技園區 T17 和 T18,這是打造台北 AI 城市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