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週大事電子報
Claude 被拿來寫勒索信、假履歷、惡意程式?Anthropic 首度公開 AI 協助犯罪報告
Anthropic 首度揭露 Claude 被用來寫勒索信、假履歷、惡意程式的完整案例,從黑市 API 到滲透 Fortune 500,AI 犯罪正式進入量產化。同場加映:Google Flash 2.5、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導入 Claude 的內部實驗、矽谷最火爆的機密跳槽訴訟戰。
資料分析
Capalyze 幫你自動爬 Threads、TikTok、Google Map 留言,一鍵結構化資料、分類情緒、生成圖表,讓你跳過繁瑣爬蟲,直接開始資料分析。
notebooklm
Google NotebookLM 於 2025 年 8 月 25 日宣布重大更新,將 Video Overviews(影片摘要)功能擴展至全球 80 種語言,同時大幅升級 Audio Overviews(語音摘要)功能,為非英語用戶提供與英語版本同等豐富的體驗。此次更新不僅消除了語言障礙,更讓台灣用戶受益匪淺。根據 Google 官方數據,台灣已躍升為 NotebookLM 全球前十大使用市場,顯示本地對 AI 學習工具的強勁需求。
OpenAI 於 2025 年 8 月 28 日正式發布了革命性的「GPT-Realtime」模型以及全面升級的 Realtime API,這項發布標誌著語音 AI 技術從實驗階段邁向企業級生產應用的重要轉折點。新技術不僅在語音交互自然度上實現重大突破,更透過與電信龍頭 T-Mobile 的現場合作演示,展現了語音 AI 在實際商業場景中的巨大潛力。
Anthropic 首度揭露 Claude 被用來寫勒索信、假履歷、惡意程式的完整案例,從黑市 API 到滲透 Fortune 500,AI 犯罪正式進入量產化。同場加映:Google Flash 2.5、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導入 Claude 的內部實驗、矽谷最火爆的機密跳槽訴訟戰。
本週重點:ChatGPT 社群玩出「QuizGPT」隱藏玩法,Study Mode 正式功能對照解析;Meta 解散 AGI Foundations、由 Alexandr Wang 接掌全線 AI;Google 發表 Pixel 10,推本地模型體驗;Elon Musk 放話 Grok 5 瞄準 AGI。內含讀者投稿與 AIPost Night Talk #3 報名連結。
AI 新創 Perplexity 向 Google 提出 345 億美元收購 Chrome 的震撼提案。雖然成功機率微乎其微,但這一操作在公關上已經贏得滿分:把自家瀏覽器 Comet 推上舞台,也讓投資人和產業都無法忽視。
OpenAI 推出 GPT-5 並下架 4o,社群爆發分離焦慮;X 宣布 Grok 將導入 AI 廣告;NotebookLM 可將筆記自動變成影片;Genie 3 一句話生成虛擬世界;OpenAI 開源 gpt-oss 模型,引爆開發圈。這些新聞背後,藏著哪些你該注意的信號?
GPT-5 正式上線!一次搞懂它與 GPT-4 的差異、五大升級亮點,以及三種版本的使用情境,讓你用對 AI,效率飆升。
一台電費不到 2 元的合法電輔車,能不能取代你通勤的機車?這篇帶你一次看懂 A-SPADZ CAVET AIR 的亮點、使用場景與購買建議。
Make Tech Fun. Make Knowledge Flow. Make AI for Everyone.
在 AI 工具百花齊放的今天,很多人第一步就卡住:API Key 要去哪裡拿?這篇帶你申請 OpenRouter 免費金鑰並附測試網頁。
想把插畫角色變成立體公仔?過去這需要專業 3D 建模與渲染,但 Google 最新的 Nano Banana AI 工具正改寫規則。只要一句自然語言指令,它就能自動完成影像編輯,甚至把 2D 角色生成逼真的 3D 公仔效果。這項技術不僅降低了創作門檻,也讓「人人都能做手辦」成為可能。雖然仍在實驗階段,但它已展現出顛覆影像編輯與設計流程的巨大潛力。
Google DeepMind團隊今日正式揭曉了近期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瘋狂討論的神秘AI工具「Nano Banana」的真實身份——它就是Google最新發布的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這款被Google官方稱為「state-of-the-art」的圖像生成和編輯模型,已經在LMArena排行榜上榮登全球第一的位置,並即日起在Gemini應用程式中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
大型語言模型進展放緩,GPT-5 與 Llama 4 未達預期。對企業來說,這反而是導入 AI 的最佳時機,放慢腳步才能真正落地。
AI 回答常常不準?問題可能出在提問太模糊!透過 R-S-T 框架(角色、情境、任務),快速學會結構化提問,讓 ChatGPT 輸出更精準。
AI 不會自動給你好答案,關鍵在於「你怎麼問」。本文透過三個壞提問案例(模糊不清、一次塞太多、錯誤假設),解釋為什麼 AI 常常幫不上忙。並提供四步驟練習法,讓你從新手到高手,快速養成提問力,把 AI 變成最可靠的數位助手。
本週重點:ChatGPT 社群玩出「QuizGPT」隱藏玩法,Study Mode 正式功能對照解析;Meta 解散 AGI Foundations、由 Alexandr Wang 接掌全線 AI;Google 發表 Pixel 10,推本地模型體驗;Elon Musk 放話 Grok 5 瞄準 AGI。內含讀者投稿與 AIPost Night Talk #3 報名連結。
想像一下,你花了兩小時精心撰寫一封重要的業務信件,結果卻石沉大海、毫無回音。這種挫敗感我太懂了。直到我學會了「提示詞工程」這個秘密武器,我的信件回覆率從慘淡的1.2%,一路飆升到令人驚喜的5.3%
老是問了卻得不到好答案?關鍵不在 AI,而在提問。本文拆解 8 個常見提問盲點(目標不清、上下文不足、一次塞太多、無驗收標準、缺資料、沒角色、語氣跑偏、缺迭代),並提供可複製的避雷與實作範例,幫你把 AI 從「占卜式回覆」變成可靠的數位助手,一次答到位。
在 AI 時代,好問題比好答案更重要。 「提示詞優化術」教你如何透過迭代修正、Chain-of-Thought 思維,以及四種 Follow-up 技巧,讓 AI 的回應更精準、更實用。 不論是寫行銷計畫、產出簡報,還是學習規劃,掌握這套方法就能把 AI 變成真正的思考加速器。
當你開始接觸 ChatGPT 或其他大型語言模型 (LLM) 時,可能會發現它們的回答有時聽起來很生硬,像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技巧,你就能像個專業的導演,精準地調整 AI 的「表演風格」,讓它說出更符合情境、更有溫度的「人話」! 為什麼要調整 AI 的語氣和風格? 想像一下,你要寫一份正式的商業提案,和朋友之間的閒聊訊息,它們的語氣、用字遣詞是不是完全不同?同樣地,在與 AI 互動時,如果沒有明確指示,它通常會選擇最中性、最普遍的回答方式。這就像一個演員,在沒有拿到劇本前,只能用最安全的表情和語氣來應對。 而透過調整語氣和風格,你就是在為 AI 寫下專屬的「劇本」,讓它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無論是嚴肅的商業顧問、幽默的行銷文案寫手,還是貼心的個人助理,都能精準到位。這不僅能提升內容的品質,更能大幅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核心概念:AI 輸出的「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Demis Hassabis於8月19日在X平台宣布了一個震撼整個科技界的里程碑:Flow AI影片創作工具自5月發布以來,僅用三個月就突破了一億支影片的創作量。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平均每日110萬支影片的驚人產量,更象徵著AI影片生成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主流市場,正在重塑整個數位內容產業的格局。 從市場數據來看,全球AI影片生成器市場正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6.15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25.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0%。然而,當我們深入剖析這個現象時,會發現它揭示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整個創作生態系統面臨的根本性變革。這種變革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又將如何重新定義創意產業的未來? 爆發性增長背後的深層驅動力 技術整合帶來的質變 Flow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如此驚人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優勢。與市面上單一功能的AI工具不同,Flow整合了Google DeepMind最先進的三大模型:Veo 3影片生成引擎、Imagen 4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