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AP針對新聞業使用人工智慧制定指南,強調AI目的不是取代記者

美聯社針對生成人工智能(AI)的使用制定了一份指南,該指南將指導該機構的記者和編輯在新聞報導中如何適當地應用這一技術。美聯社的標準和包容性副總裁阿曼達·巴雷特(Amanda Barrett)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該指南的目的是幫助記者理解如何使用生成式AI,而不是取代記者的角色。

美聯社AP針對新聞業使用人工智慧制定指南,強調AI目的不是取代記者

美聯社針對生成人工智慧(AI)的使用制定了一份指南,該指南將指導該機構的記者和編輯在新聞報導中如何適當地應用這一技術。美聯社的標準和包容性副總裁阿曼達·巴雷特(Amanda Barrett)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該指南的目的是幫助記者理解如何使用生成式AI,而不是取代記者的角色。

根據這份指南,美聯社的記者可以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但應該謹慎行事,不要使用這些工具創建可以發布的內容。該指南明確表示,生成式AI工具的產出應該被視為未經審查的源材料,並需要符合美聯社現有的使用標準。此外,該指南還禁止使用AI工具改變照片、視頻或音頻內容,除非它們是新聞報導的主題。

指南強調了保護機密信息的重要性,要求記者確保其使用的其他資源中不包含生成式AI生成的內容。同時,美聯社呼籲記者避免不小心使用生成式AI內容來傳播錯誤信息,並強調驗證內容的準確性。

儘管美聯社對生成式AI的使用制定了指南,但該機構仍與生成式AI技術供應商OpenAI簽署協議,使用其新聞故事來訓練生成式AI模型。美聯社還在自動化工具上下功夫,以加速財經報告和小型體育聯盟的新聞創作。該機構加入了其他組織,如BuzzFeed等,將生成式AI納入其工作流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社與其他新聞機構一起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制定規則,確保生成式AI訓練數據的透明度,並確保在使用數據進行訓練之前取得相關權利人的同意。

這份指南的制定將對記者在使用生成式AI時產生的影響,並有助於確保新聞業界在技術應用中保持道德和準確。然而在美聯社發布指導方針之前,《紐約時報》發布限制使用其數據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並退出與人工智慧公司訓練數據的聯盟談判。

Read more

Duolingo「AI優先」風波再解析:技術理想、溝通失誤與教育科技新賽局

Duolingo「AI優先」風波再解析:技術理想、溝通失誤與教育科技新賽局

在AI浪潮奔騰的2025年,一封語焉不詳的內部信,讓「可愛綠貓頭鷹」Duolingo忽然成了批評箭靶。執行長 Luis von Ahn 高舉「AI-first」大旗卻未給足脈絡,結果引發裁員疑雲、用戶抵制和輿論雪崩。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企業在AI轉型中的溝通盲點,更反映出當代社會對技術進步與人力價值之間關係的深層焦慮。本文站在批判與趨勢觀察的雙重視角,梳理事件始末、拆解企業溝通與技術落差,並探討它為教育科技產業帶來的下一步啟示。 內部信引爆的蝴蝶效應 今年4月,von Ahn 在 LinkedIn 公開備忘錄,宣示「只有無法再自動化的職位才增聘人力」,這句話瞬間在社群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外界將此解讀為裁員前兆,#CancelDuolingo 標籤短時間衝上 X(前 Twitter)趨勢榜,甚至連素來溫和的教育部門 K-12 教師社群也發起號召抵制。用戶留言區湧入大量「取消訂閱」和「AI末日論」的聲音,有些人甚至在社群平台上發布刪除App的截圖,表達對企業「冷血決策」的不滿。這種集體焦慮凸顯了一個重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