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積極參與 AI 專案

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的積極參與多項人工智慧(AI)專案成為矚目焦點,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位科技巨擘的參與被視為對 AI 領域的一大推動,並將對台灣的科技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起因是源自於微軟計劃將新版本的 ChatGPT 整合到其必應搜尋引擎中,這對谷歌是一種警訊。

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積極參與 AI 專案

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的積極參與多項人工智慧(AI)專案成為矚目焦點,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位科技巨擘的參與被視為對 AI 領域的一大推動,並將對台灣的科技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起因是源自於微軟計劃將新版本的 ChatGPT 整合到其必應搜尋引擎中,這對谷歌是一種警訊。 作為回應,谷歌執行長 Sundar Pichai 邀請公司創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回來參加一系列會議,以審查其人工智慧戰略。

谷歌推出自己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 Google Bard,以與 OpenAI 的產品競爭。然而 Bard 的釋出被許多谷歌員工認為是「拙劣的」,與 ChatGPT 相比,該聊天機器人常常出現錯誤的答案,因此谷歌也致力於改善調整。

最近 Bard 能力的提升之一是整合了谷歌鏡頭,透過產品整合,Bard 現在可以執行各種任務——包括視覺識別和理解——為使用者提供更全面和互動的體驗。

Sergey Brin 在 Google 內一直扮演著技術領域的重要領袖角色,他的參與對於推進 AI 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十年來,Google 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並成功推動了許多創新應用,如智能助理、自駕車和自然語言處理等。

而 Sergey Brin 的參與並不僅限於 Google 內部範疇。據了解,他已與其他 AI 專家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旨在共同研究並解決目前 AI 領域面臨的挑戰。這種開放且跨界的合作模式,將有助於促進全球 AI 知識的交流與合作,並預期將加速台灣在 AI 技術方面的創新發展。

在一份聲明中,Sergey Brin 表示對 AI 技術的未來感到樂觀,並強調 AI 的潛力將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他也呼籲各界加強投入,共同推進 AI 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挑戰。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角色,將受益於 Sergey Brin 積極參與 AI 專案的影響。隨著全球科技合作的加強,台灣在 AI 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將迎來更多機遇與突破。

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積極參與 AI 專案的消息傳出後,全球科技界將密切關注其帶來的影響和成果。相信他的參與將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並為台灣科技創新帶來更多啟發與啟示。未來,我們可以期待 Sergey Brin 在 AI 領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科技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與此同時,台灣科技企業也將在 AI 技術領域持續追求創新和突破,與全球同行共同推動 AI 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福祉。

(原文連結:https://www.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2023/07/21/google-co-founder-sergey-brin-gets-involved-ai-endeavours/)

Read more

[資源分享] OpenAI釋出Prompt免費懶人包!超過300個專業提示詞助力職場效率提升

[資源分享] OpenAI釋出Prompt免費懶人包!超過300個專業提示詞助力職場效率提升

還在為不知道如何對AI下達精確指令而煩惱嗎?OpenAI Academy近期重磅推出「Prompt Packs」免費資源包,一次性釋出超過300個針對不同職能設計的專業提示詞範例。這套官方認證的提示詞懶人包涵蓋業務、客戶關係管理、產品經理、工程師、人資、IT、管理團隊、高階主管、財務及行銷等11大領域,提供結構清晰、可直接套用的範本,讓使用者能夠顯著提升AI工具的使用效率和輸出品質。

2025大阪萬博會參展心得與攻略:NTT館與「生命的未來」展館深度遊記

2025大阪萬博會參展心得與攻略:NTT館與「生命的未來」展館深度遊記

2025 大阪世博會是一次親眼見證未來科技與生活的盛會。本篇將分享我在世博中參觀 NTT 館與主題展館 「生命的未來」的心得與攻略。從 IOWN 技術帶來的「平行旅行」沉浸體驗,到石黑浩博士策展的仿生人社會藍圖,這兩大展館不僅展示前沿科技,更引發對「生命、存在與未來」的思考。文中也整理了參觀預約技巧、行前準備與現場攻略,幫助你在有限時間內不錯過最精彩的展館,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 AI 與新科技,迎接屬於我們的未來。

【深度分析】台灣拒絕美方「晶片 50-50」:關稅談判、矽盾與供應鏈重構全解析

【深度分析】台灣拒絕美方「晶片 50-50」:關稅談判、矽盾與供應鏈重構全解析

事件核心:台灣副閣揆兼關稅談判領隊鄭麗君返台表示,與美方談判並未討論、也不會同意所謂「在美國生產 50% 晶片」的構想;美方此一說法源於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近日受訪的公開談話。台灣同步推進「高科技戰略夥伴關係」與關稅減免談判,盼降低目前對美出口 20% 關稅。 發生了什麼事? * 台灣明確拒絕「50-50」:鄭麗君指稱談判從未討論「50-50」且不會同意;此說為美方單方對外談話。 * 美方強化在地化論述:美國商務部長 Lutnick 受訪拋出「把一半晶片產能放在美國」等目標,並談到要大幅提升美國自製占比。 * 談判真正焦點在關稅:台灣尋求就對美 20% 關稅、Section 232 調查等議題取得實質減免與排除;官方稱已有「某些進展」。 媒體訊息校對與關鍵數字 * TSMC 在美投資金額:2025 年初多家媒體與美商務部資料皆以 650 億美元 / 三座廠為基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