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尋生成體驗(SGE)增添多媒體內容

Google的AI搜尋生成體驗持續進步,並塑造了Google搜尋的未來。近來這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搜尋體驗得到了重要升級,允許使用者獲得更多多媒體內容,包括圖片和影片。啟用基於AI的SGE功能後,使用者現在會在搜索結果頂部看到一個多彩的摘要框,其中包含豐富的多媒體資訊。

Google 搜尋生成體驗(SGE)增添多媒體內容

Google的AI搜尋生成體驗(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持續進步,並塑造了Google搜尋的未來。近來這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搜尋體驗得到了重要升級,允許使用者獲得更多多媒體內容,包括圖片和影片。啟用基於AI的SGE功能後,使用者現在會在搜索結果頂部看到一個多彩的摘要框,其中包含豐富的多媒體資訊。Google也在努力提高摘要框顯示速度,並為其中的連結增加更多上下文信息。

擁抱AI的未來搜尋

雖然SGE可能仍處於實驗階段,但無疑是Google搜尋生態系統的未來。Google的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最近的盈利電話中表示,SGE給予了Google突破束縛的機會,不再局限於傳統搜尋方式。Google不再僅僅為使用者找到好的連結,而是試圖生成相關、真實且有幫助的信息。特別是影片在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多年來Google不斷將YouTube整合到搜結果中,連結到影片中的特定章節或時刻,以回答類似“為什麼我的烘乾機發出那種聲音”的查詢。

(image: Google / David Pierce)

持續面對的挑戰

SGE的成功仍依賴於連結和上下文的展示。Google在摘要框中的三篇文章旁顯示發布日期,確保使用者知悉網頁內容的新鮮程度。此外,Google還在測試將內嵌連結添加到AI摘要中,以進一步平衡提供信息和幫助尋找所需內容之間的關係。這是Google搜尋中永遠面臨的挑戰。

另一方面,提高SGE的速度仍是還在努力中的任務。所有大型語言模型的工具,從SGE和Bing到ChatGPT和Bard,生成答案給使用者的時間都需要幾秒鐘。在快節奏的搜尋世界中,每毫秒都至關重要。雖然Google聲稱在6月份將加載時間減少了一半,但使用SGE數月的使用者稱差異並不明顯。SGE仍然過慢,通常是頁面上最後被加載的。

總結

儘管如此,使用者對SGE在搜索中的價值印象深刻。對於所有缺乏明確答案的查詢,以及在尋找想法和選擇時,SGE都表現特別有用。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Google通過AI驅動的SGE不斷改進搜尋體驗,為互聯網搜尋的未來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可能性。

補充:目前 SGE 仍處於實驗階段,尚未全面開放使用,僅開放給在美國(僅限英文)的使用者

(原文出自:https://www.theverge.com/2023/8/2/23817107/google-ai-search-generative-experience-videos-links)

Read more

Made by Google 2025:AI 時代下的智慧手機戰略重塑

Made by Google 2025:AI 時代下的智慧手機戰略重塑

Made by Google 2025 發表會不僅僅是一場產品發布,更是 Google 對未來智慧手機生態的戰略宣示。當蘋果在 AI 領域仍在追趕、三星持續依賴漸進式升級時,Google 正透過 Pixel 10 系列重新定義何為「智慧」手機。這場發表會背後隱藏的深層邏輯,正是科技巨頭們在 AI 原生時代的競爭新格局。 為什麼現在是 AI 手機的關鍵時刻? 市場時機的戰略考量 Google 選擇在蘋果九月發表會前搶先出手,絕非偶然。數據顯示,Google Pixel 在美國智慧手機市場僅占 3-4.5% 的份額,遠低於蘋果的 49% 和三星的 31%。然而,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市場佔有率,卻承載著 Google 更宏大的戰略企圖:透過硬體創新來展示 Android 生態系統的真正潛力。 Forrester

【設計師的 AI 秘笈】Figma Make 教學:從 Prompt 到 Prototype,AI 如何改變設計驗證的工作流

【設計師的 AI 秘笈】Figma Make 教學:從 Prompt 到 Prototype,AI 如何改變設計驗證的工作流

為什麼會有 Figma Make? 如果你曾經參與過數位產品開發,就會知道「驗證一個小小想法」有多麻煩。 傳統流程通常是:先畫 wireframe、再做互動原型、交給工程師拼湊 Demo,最後才能讓使用者測試。聽起來合理,但其實就像要測「這道門放左邊還右邊比較好」,卻得先畫建築藍圖、蓋好模型屋,最後還要請木工動手做。當你想調整位置時,整個過程又得重來。 這種反覆拉長了產品驗證週期,也讓設計師和 PM 花大量時間在「建構舞台」,而不是「驗證劇本」。 Figma Make 出現,就是要打破這道流程瓶頸。它讓團隊不用再先畫滿滿的藍圖,而是直接「蓋一間速成小樣品屋」,立刻走進去體驗。想換門?輸入一句話就能馬上改。這樣的思路,讓設計驗證從繁瑣的工序,轉變成一場「隨時可修改的即興演出」。 Figma Make 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Figma Make 就是「

lo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