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Meta 暫停 AI 招募:狂挖 50+ 菁英後,投資人憂「燒錢換股權」稀釋回報

Meta 狂挖 50+ AI 菁英後宣布凍結招募,投資人憂高額股權薪酬稀釋回報,四大團隊重組引發內部震盪,AI 人才戰進入燒錢新局。

【科技新聞】Meta 暫停 AI 招募:狂挖 50+ 菁英後,投資人憂「燒錢換股權」稀釋回報

2025 年可說是 AI 人才戰最白熱化的一年。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xAI 等頂尖實驗室接連加碼招募,而 Meta 則是其中動作最激進的玩家。短短數月間,Mark Zuckerberg 親自下場挖角,豪砸數十億美元投資與九位數薪酬方案,將超過 50 名頂尖 AI 研究員與工程師網羅進 Meta。

【科技新聞】一次看懂Meta 狂砸百億挖角 Apple!Zuckerberg 打造 AI 最強天團,開啟超級智慧軍火戰
你以為科技公司挖人只是日常?錯了,Meta最近這波操作根本是「開戰」!

然而,8 月中旬一則重磅消息震驚矽谷:Meta 宣布凍結 AI 部門的外部招募與內部轉調。這個突如其來的「急煞車」,讓外界開始重新檢視 Meta 的 AI 策略、財務承壓與組織文化問題。

本文將帶你完整解析:Meta 為何暫停招募、它的 AI 人才戰爭打法、內部重組的四大團隊、投資人憂慮的核心,以及這場豪賭對全球 AI 生態的影響。


Meta 為何暫停 AI 招募?

從狂飆到急煞車

Meta 在今年上半年瘋狂挖角,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已有超過 50 位來自 OpenAI、Google、Apple、xAI、Anthropic 的研究員與工程師加入 Meta。為了搶人,Zuckerberg 甚至直接透過 WhatsApp、電子郵件親自聯繫對手實驗室的成員,開出動輒 1 億至 10 億美元級別的薪酬方案

然而,就在 8 月 15 日新一波員工股票解鎖日後,Meta 內部收到一份通知:AI 部門暫停所有外部招募與內部轉調。除非獲得 Meta 新任首席 AI 官 Alexandr Wang 的特別批准,否則不再進行人員補強。

官方說法:組織規劃

Meta 發言人將此舉定調為「基本組織規劃」,表示在完成人才引入後,正進行年度預算編制與 AI 團隊結構重整,要先「站穩腳步」再繼續擴張。


Meta 的瘋狂招募:天價薪酬與戰略投資

史無前例的高價收購人才

  • Andrew Tulloch 案例:Meta 向 Thinking Machines Lab 聯合創辦人 Andrew Tulloch 提出高達 15 億美元 的方案,但遭婉拒。
  • 年輕學者 Deitke:24 歲研究員 Matt Deitke 原本拒絕 1.25 億美元,但 Zuckerberg 親自加碼至 2.5 億美元,最終答應加入。
  • Scale AI 創辦人 Alexandr Wang:Meta 投資 140 億美元 入股 Scale AI,並將 Wang 拉入公司擔任首席 AI 官,領導超級智慧研究。
【科技新聞】Meta 宣布以 143 億美元,收購 AI 獨角獸 Scale AI 49% 股權
Meta 宣布以 143 億美元取得 AI 資料服務公司 Scale AI 近半股權,並延攬該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Alexandr Wang 加入旗下,成立名為「Superintelligence」的新部門,專責推動高階 AI 技術發展。對於長期在生成式 AI 領域處於劣勢的 Meta 而言,這筆交易無疑是一場策略反擊,強化了其資料掌握力與技術領導層結構。

反向併購與團隊收割

Meta 不僅透過薪酬吸引個人,還使用「反向 acquihire」手法,透過投資或入股方式,直接綁定新創與研究人才。例如收購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相關股份,將創辦人 Daniel Gross 與 Nat Friedman 一併納入。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四大團隊重組

Meta 於 2025 年成立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標誌著 Zuckerberg 將 AI 發展焦點鎖定在「超越人類智慧」的願景上。

組織四大團隊

團隊名稱核心任務領導者
TBD Lab主攻超級智慧與新一代 LLM(如代號 Behemoth 的模型)Alexandr Wang
AI Products將 AI 技術導入應用與消費產品Nat Friedman
Infrastructure架構與運算資源支援,支撐超大規模模型訓練Aparna Ramani
FAIR(Fundamental AI Research)長期探索與基礎研究,保持相對獨立Yann LeCun
值得注意的是,Meta 原本的 AGI Foundations 團隊因 Llama 模型表現不如預期遭解散,部分成員選擇離開或跳槽。
Meta executive Chris Cox speaking about the company’s large language models at a conference in April. 

內部反彈與文化挑戰

老員工的挫敗感

Meta GenAI 團隊多名成員對「新人高薪、舊人冷落」感到不滿。部分人抱怨自己多年來貢獻未獲同等待遇,有人甚至形容這是一場「社會懲罰實驗」,導致士氣下滑。

人才外流風險

隨著新團隊受重視,原有研究人員開始尋求新東家,Anthropic、xAI 與 Microsoft 都成為承接 Meta 出走人才的受益者。

公平性與留才壓力

投資人與分析師指出,高額薪酬策略雖能短期內集中人才,但長期將帶來文化裂痕與內部不平等,恐削弱員工凝聚力。


投資人疑慮:燒錢模式能否換到創新?

SBC 成本爆炸

摩根士丹利在 8 月 18 日的研究報告中警告,Meta 與 Google 採取的「股票型薪酬」(SBC)急速膨脹,若無法帶來對等的 AI 突破,將壓縮股東回購與資本回報。

720 億美元資本支出

Meta 2025 年的資本支出預計高達 72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入數據中心與 AI 訓練基礎設施。投資人憂慮這筆龐大開銷若無法回收,將重挫財務狀況。

廣告業務仍是命脈

雖然 Meta 大力投資 AI,但廣告收入依舊是主要營收來源。若 AI 投資拖累獲利,將衝擊公司最核心的現金流。


這場豪賭的意義:AI 超級智慧的下一站?

Meta 的 AI 凍結並非退縮,而是調整策略:

  • 先整隊,再衝刺:在完成一輪「人才爆買」後,組織需要穩固架構與流程。
  • Zuckerberg 的豪賭:從 Behemoth 模型到超級智慧願景,Meta 顯然押注下一代 LLM 能帶來顛覆性突破。
  • 投資人觀望:市場正在觀察這些燒錢是否真的能產出創新,抑或只是華而不實的「軍備競賽」。

結論

Meta 的 AI 招募凍結,表面上看似踩剎車,但實際上是 瘋狂搶人後的暫停整理。這場人類史上最昂貴的人才戰,揭示了科技巨頭對 AI 超級智慧的渴望,也暴露出投資市場對財務風險的擔憂。

接下來,Meta 必須證明這筆龐大的「燒錢計畫」能轉化為技術突破,否則就可能陷入 員工內耗 + 股東不滿 的雙重危機。

Read more

Google Flow突破一億影片大關:AI影片生成市場的深度解析與未來思辨

Google Flow突破一億影片大關:AI影片生成市場的深度解析與未來思辨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Demis Hassabis於8月19日在X平台宣布了一個震撼整個科技界的里程碑:Flow AI影片創作工具自5月發布以來,僅用三個月就突破了一億支影片的創作量。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平均每日110萬支影片的驚人產量,更象徵著AI影片生成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主流市場,正在重塑整個數位內容產業的格局。 從市場數據來看,全球AI影片生成器市場正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6.15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25.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0%。然而,當我們深入剖析這個現象時,會發現它揭示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整個創作生態系統面臨的根本性變革。這種變革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又將如何重新定義創意產業的未來? 爆發性增長背後的深層驅動力 技術整合帶來的質變 Flow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如此驚人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優勢。與市面上單一功能的AI工具不同,Flow整合了Google DeepMind最先進的三大模型:Veo 3影片生成引擎、Imagen 4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