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OpenAI 收購 Windsurf 破局,Google 斥資 24 億美元延攬 CEO 與研發團隊

在生成式 AI 戰局持續升溫之際,人才流動與技術授權成為關鍵戰場。Windsurf 原本有望成為 OpenAI 的下一個併購標的,如今卻選擇轉投 Google DeepMind,為 Gemini 計畫注入全新動能。

【科技新聞】OpenAI 收購 Windsurf 破局,Google 斥資 24 億美元延攬 CEO 與研發團隊

美國時間 7 月 11 日,Google 宣布與 AI 新創公司 Windsurf 達成總額 24 億美元的人才與技術協議,該公司執行長 Varun Mohan、共同創辦人 Douglas Chen 及部分研發團隊將加入 Google DeepMind,協助推進代碼代理與 Gemini 模型的開發。此舉意味著 OpenAI 原本擬議中的 Windsurf 收購案正式告吹。

原先擬議由 OpenAI 以 30 億美元收購

Windsurf 是一家專注開發 AI 編程工具的新創,曾於今年 5 月與 OpenAI 展開收購談判,交易金額估值達 30 億美元,目標在於擴充 OpenAI 的產品線與用戶規模。然而,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談判最終破局,原因與 OpenAI 大股東 Microsoft 的協議條款有關。由於 Microsoft 投資協議中要求 OpenAI 必須在收購案中共享技術資訊,Windsurf 領導團隊對此表示疑慮,進而中止協議。

延伸閱讀:OpenAI 史上最大併購案!砸下 30 億美元搶下寫程式神器 Windsurf

Google 採非獨家授權模式避開監管審查

Google 最終提出較為簡潔的條件,除了延攬核心人才,也取得 Windsurf 技術的非獨家授權。由於此類授權交易與高階人才聘用通常不需接受監管機構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司法部的併購審查,亦成為科技巨頭競逐 AI 新創的常見模式。

Google 表示,「我們很高興歡迎 Windsurf 團隊的頂尖 AI 編碼人才加入 DeepMind,以加速我們在 agentic coding 領域的進展。」Mohan 與 Chen 亦共同表示對加入 Google 深感期待。

AI 編碼市場競爭升溫

這場人才與技術搶奪戰反映出 AI 編碼市場的競爭白熱化,Microsoft 本身已透過 GitHub Copilot 積極投入生成式編程,對 Windsurf 的關注亦顯示其戰略重要性。而 Google 選擇避開直接併購、改採授權與挖角模式,也延續其 2023 年對 Character.AI 的投資策略。

Windsurf 表示,目前由原商務負責人 Jeff Wang 擔任代理執行長,未來公司營運方向尚未進一步說明,OpenAI 則已證實其與 Windsurf 的獨家談判協議已經到期,並婉拒對交易破局進一步評論。

延伸閱讀:【Vibe Coding】Windsurf 教學| 在 60 秒內做出 MyFitnessPal 飲食追蹤 App?

如果你喜歡我們提供的資訊,記得訂閱下方AI郵報電子報,每周必知5件AI大事絕不錯過!!

Read more

【AI工具地圖】Hera AI 是什麼?一秒文字轉動畫的 AI 工具

【AI工具地圖】Hera AI 是什麼?一秒文字轉動畫的 AI 工具

為什麼需要 Hera AI?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 YouTuber,打算在新影片前加上一段 30 秒的動態開場動畫。這段動畫需要有文字特效、數據跳動的感覺,還要搭配品牌配色。聽起來很酷,但現實是——你可能需要先寫好腳本,再找設計師做美術、找剪輯師進 After Effects 拉層、調曲線,最後還得來回修改。光是一個短短的開場片頭,就可能耗掉好幾天。 這就像要煮一碗泡麵卻得自己種小麥、磨麵粉、製作麵條一樣,繁瑣到讓人卻步。 Hera AI 的出現,等於是幫你準備好「只要加熱水就能吃」的泡麵版本。你只要輸入一段文字,例如「打造一個科技感的數據圖表動畫」,Hera 就能在幾十秒內生成完整的專業動畫,甚至自動幫你設計節奏、字體排版和動態效果。原本需要幾天的流程,如今幾分鐘就能搞定。 Hera AI 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 Hera,那就是:「ChatGPT,

lo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