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創 Karya :讓偏鄉人民收入暴增20倍

人工智慧(AI)和數據的快速發展正改變商業和就業市場。企業越來越依賴數據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而一些創新公司也在利用 AI 技術解決社會問題,AI 與數據相輔相成。印度的新創公司 Karya 就是其中的先鋒,本文將介紹印度 AI 新創 Karya,如何利用數據零工改善社會經濟;以及全球視角下,AI 與數據為基底的潛力。

AI 新創 Karya :讓偏鄉人民收入暴增20倍
人工智慧(AI)和數據的快速發展正改變商業和就業市場。企業越來越依賴數據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而一些創新公司也在利用 AI 技術解決社會問題,AI 與數據相輔相成。印度的新創公司 Karya 就是其中的先鋒,本文將介紹印度 AI 新創 Karya,如何利用數據零工改善社會經濟;以及全球視角下,AI 與數據為基底的潛力。

Karya 是一家成立於 2021 年的印度新創企業,旨在透過 AI 驅動的數據工作為低收入和弱勢社群創造補充收入機會,特別是在印度的農村地區。Karya 採用智慧型手機作為主要工具,讓這些社群能夠參與語言相關的數位任務,並獲得收入。更重要的是,Karya 的研究顯示,數位工作不僅能帶來經濟收益,還可以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幫助工人獲取知識並提升技能。通過參與這些工作,印度人民不僅改善了經濟狀況,也加強了數位素養,這為他們未來的發展開闢了更多機會。例如農村印度人民使用母語念有關結膜炎、金融等知識的句子,不僅能學習到疾病、金融的知識,還能賺取高於印度平均薪資20倍的報酬。

數個小時的錄製,勝於一個月的正職

src: 時代雜誌

30 歲的 Chandrika 是來自印度南方 Karnataka 州 Alahalli 村的一名教師,她使用 Karya 提供的應用程式,透過錄製自己講述母語 Kannada 的聲音來賺取額外的收入。Chandrika 的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她僅在幾天內錄製了數個小時的語音,便賺取了 2,570 盧比(約合 31 美元),這幾乎是她一個月教師薪水的兩倍。此外,Karya 平台不僅提供即時支付功能,還會根據數據質量提供額外獎勵,這對於像 Chandrika 這樣依賴微薄收入的人來說,無疑是顛覆性的改變。

Karya 的成功不僅在於技術,還在於其道德使命。與市場上其他數據公司不同,Karya 作為一家非營利組織,將大部分收益重新分配給其勞動者,特別是那些來自印度最貧困和邊緣化社群的人。Karya 的 CEO Manu Chopra 強調:「我們選擇成為非營利組織,是因為根本上,你無法在市場內解決市場的失靈問題。」Karya 不僅支付每小時 5 美元的最低工資 (印度時薪約為 0.2~3 美元),還讓錄製聲音的零工們擁有版權,這意味著每當這些數據被轉售時,零工們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這樣的模式在全球數據產業中前所未見。

Read more

ChatGPT 推出新功能「Pulse」,主動 Agent 的前哨站?

ChatGPT 推出新功能「Pulse」,主動 Agent 的前哨站?

上週台中的聚會有個畫面我到現在還忘不了——竟然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跑來參加(聽說是被叔叔抓過來的)。他不只會寫程式,還自己做了一個「競拍資訊 Line 機器人」,做法是先用爬蟲抓證交所的資料,一有競拍資訊就能自動推播。問他為什麼要做這個機器人,他很直白地說:「因為媽媽要我做,啊我要收錢的餒。」想想我小五的時候還在媽媽十塊,他已經能做出一個金融小助理,我的天啊! 除了驚訝,現場跟參加者的互動也讓我得到一個提醒:我們《每週大事》過去大多聚焦在產業新聞,工具和應用的篇幅其實偏少。原因很簡單——我們 Threads 上的前線戰士每天狂發工具更新,發到有人說被我們搞到有點資訊焦慮;;Instagram 也發了不少工具教學和介紹。相比之下,產業新聞的缺口比較大,所以我們自然補這一塊。 但這次台中,還有上次台北的聚會,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在《每週大事》裡加一點工具 & 應用的篇幅。差別是,我們會花比較多篇幅在這個模型或工具到底值不值得注意?它和同質產品的差別在哪?我們甚至會實測,寫下短心得,幫大家更快判斷要不要花時間試(也有可能變成我們的「抱怨大會」哈哈)

lock-1